冬节长至

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

暗夜无边,有你并肩——关于《火把》和楼诚的碎碎念

谢谢谢谢谢谢谢谢清风姑娘!!!先来表白back(づ ̄3 ̄)づ╭❤~

这已经是我收到的第三篇来自清风姑娘的长评。感激感谢真的再多都说不尽了。这么多字,回家地铁上认认真真读完,读得我热泪盈眶。

这真的是我眼里的,我所理解的楼诚,早已超出火把的范畴。所以,关于楼诚我不赘述了,大家读姑娘的美文足矣。

我写楼诚,不像写衍生,通常写着写着能写出感觉的时候,两三千字一气呵成。楼诚从来没出现过,可能是我功力不够,或也是太小心翼翼,怕无法表达我心里的楼诚,三四百字一段都要来来回回删改很多次。所以我一直说,写火把说到底从头至尾都是在圆我私心。

所以我特别特别感谢每一个愿意来看火把的朋友萌,爱泥萌。这表明窝萌之间真的有了一种很奇妙的连结。

写文说到底很奇妙。楼诚之前我很久除了论文别的什么文都没写,自己学的又是批评,所以我知道写文和写评很不一样。写文的时候,作者想要表达的有时候很明确有时候很隐晦,而那些隐隐埋藏的情绪也好设定也好,如果被写评论姑娘发现,总是无比开心。我觉得开心早已不够表述,或许换个词,欣喜,兴奋。

而清风姑娘的评——她每次都太谦。她的评总能写进我心里面去。那种恰到好处,恰如其分……(对我词穷了,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)的熨帖,让我觉得很好。

我总觉得,有幸能遇到姑娘,有幸能读到姑娘的长评,有幸能遇到每一个看火把的人。

谢谢姑娘

谢谢你们 感谢 感恩 感恩 手合十 三鞠躬


雏菊清风:

先表白一下作者冬姑娘 @冬节长至 

昨晚突发奇想,有些话想对《火把》、也对楼诚说说。可思量再三,下笔时依旧战战兢兢,生怕词不达意,误解了楼诚,打扰了冬姑娘。我入坑差不多五个月了,楼诚衍生也吃得乐此不疲。但楼诚对我而言,始终是不一样的,因为初心在此,实难相忘。当初姑娘决定写楼诚,我特别开心。因为特别喜欢你的文风,总能带我们去体验一段悠悠往事,东海听涛,城中踏雪。后来渐渐知道,《火把》的写作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一个风云激荡的故事,必然要经过反复的打磨。我佩服你,这样一个纠结的过程,你还是坚持下来了。

我的习惯,还是先上预警,这是一篇关于《火把》和楼诚的碎碎念,没有逻辑,只有我的私心,解读的错误都是我的。

楼诚特别打动我的一点就是,他们一路偕行,用脉脉温情完美地诠释了陪伴与成长的含义。在《火把》里,有那么几次回忆与现实的交叠,守护与孺慕,互为刀锋和铠甲,不经意间的岁月流转,两个人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相伴了一路。比如阿诚哥回来以后,大哥把书房钥匙交给他,牵扯到一段往事。幼时桌前伴读是体贴的陪伴,后来门上加了锁是大哥有口难言的保护,一个不解释,一个不询问,其实都是把对方放在第一位的体现,只是这种体贴未免让人心头有一丝酸楚,好在现在两人终于坦诚相见,交付唇齿相依的信任。还有行动之前他们关于果盘的那个调侃,大哥欣慰阿诚的成长,阿诚思量大哥的教诲。但总归是岁月不负,两人依旧同行。箭在弦上的紧要之处,两人的调侃舒缓的恰到好处,心照不宣的楼诚最是动人。还有任务结束回到家里之后,大哥拍着椅子,不经意的一句“来,过来坐。有什么不清楚的,大哥给你讲”,仿佛昨日重现,然而两人的身份已发生了变化,但最温柔的岁月,总是相伴的年华。何其有幸,有你陪着。还有一处让我非常感动,就是阿诚哥回忆起大哥在小祠堂受罚的时候。十七岁的阿诚,大概是第一次见到大哥脆弱的一面吧。一向沉稳如山的大哥,也有承受不住的痛苦。那个时候他支撑着大哥的身体,心里是不是在想,自己要快快长大,做大哥的依靠呢?少年时代的阿诚,对大哥定然是仰慕的。虽然走上革命道路是他自己的选择,但明家的教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不可否认的。就像大哥给他讲宋史,润物无声将报国志向扎根在他年幼的心中。我觉得,阿诚哥努力成长的时候,心中也会有这样的想法:他有自己的选择和坚持,不用亦步亦趋成为大哥,但要成为和大哥一样优秀的人,和他一起面对风浪与暗涌而毫无惧色。终有一日,我们能比肩而立,相视而笑。阿诚哥做到了,大哥可以在他的车上安然入睡,把后背放心地交给他,正如他在停车时的所思所想,偌大一个世界,只有他们是彼此的依靠和慰藉。

他们是兄弟,是战友,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灵魂伴侣,纵然是不约而同选择了这条刀头舔血的报国路,还是免不了为对方担心,想为对方多担一份,可也是这份牵绊,才使得他们的情谊弥足珍贵。比如大哥信里提到的茶树,就像阿诚哥,自有风骨,经风雨而不摧折。伏龙芝的那段日子,大哥细心呵护着小树,就像照顾着阿诚。行动前夕,大哥轻柔地抚摸叶子,心里思绪万千,还是舍不得自己的弟弟踏进这血雨腥风吧,甚至想自己去完成任务。可小树长大了,枝繁叶茂,傲然挺拔,总要接受洗礼,那就在背后支持他吧。兄长的迟疑与决绝,弟弟的坦然和坚定,都恰如其分。再如他们谈到第一次杀人的经历,大哥抚着阿诚哥的膝盖。那个曾经瘦弱的男孩,已经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。可是还是不忍心他一个人扛下一切,是最亲近的人,就想为他分担心事、承受痛苦。一个抚膝的动作,有说不出的亲昵,也传达了太多情绪,有心疼,有宽慰,还有守护。以及大哥那句没说出口的“当心自己”, 又寄托了多少牵挂。

我特别喜欢文中的一句话,“再没有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了”。分离的日子,大家都是报喜不报忧的。现在终于团聚了,明晰了彼此志向的他们,从此以后,坦诚相见,再也没有秘密了,即使是以保护你的名义的善意隐瞒都不会有了,因为我们会共担风雨,同享虹霓。“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”,吟诗明志力比千钧。在这个用自由的信念点燃了希望的国都,心系华夏战火硝烟的他们,胸腔里一腔男儿热血激荡澎湃。也不需多言,相视一笑足矣,因为身旁的人都懂。革命的火种,报国的信仰,就是暗夜的火炬,在他们手中燃燃不息。我对各种主义不了解,更不敢妄谈情怀,我只是被他们的坚韧打动了,看着他们,我就觉得很踏实。楼诚的情谊这么动人,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暗夜同行的这种默契与相偕是在难得。年少时教养与相伴,两个有自由意志的人,都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,走上了这条荆棘路,刀光剑影里隐藏着幽深的背影,却发现自己并不孤独,因为从前陪伴自己的人,竟然是同行者。这就是心灵的契合吧,多幸福的事情。他的理想,他的信念,汇在了一起,成了他们忠贞的信仰,化成熊熊燃烧的火把,在漆黑的夜里发着光和热。只要他们还在一起,只要他们的热血不息,凄风苦雨,讥笑冷漠,何足惧哉。

可我有时候不敢去深思楼诚那个年代,血腥的暗战,隐藏的身份,莫名地难过。可我喜欢姑娘笔下的楼诚,喜欢字里行间散发的脉脉温情,即使外面风雨飘摇,也能蜗居一室取暖。就像是阿诚哥回来以后的那个早上,萦绕在房间里的蒸汽和飘荡的肉香,房子才像个家,因为有了温柔的柴米油盐烟火气,更是因为有那个催促你快来吃饭的人。还有两个人一起去逛街买菜,讨论一下明台报的菜名儿,画面实在是温馨。暂时抛开染血的任务,像普通人那样去市场和商贩讨价还价,挑一条活蹦乱跳的鱼,两把水嫩的青菜;间或互相调侃一下,顺便压榨一下小弟弟,山雨欲来,还好还有家做避风港。即使在执行任务时,大哥也要趁机出言安抚误以为他犯了头疼的阿诚哥,让他心安。就是这情急之下的一点小心思,看得我很感动。杀机四伏的局本来充斥着冰冷的血色,可是就是这一点担心与安抚,使得它泛着星星点点温润的光,大概凡事遇上这两个人的亲密无间,都散发着稳人心神的力量吧。这就好比回家后的一杯Kopi Luwak,未必就比礼堂里的咖啡好喝,但重要的是在家中可以享受一下彼此的陪伴,安静也安心。

读《火把》,看楼诚,总是有种安全感。即使他们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,背负着不能言说的秘密,可只要他们守在彼此身边,就像是守住了光明和温暖,再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。路再长,夜再黑,也有人陪你回家。为什么这么喜欢楼诚?就是对“暗夜无边,有你并肩”的情感有太多太多欣羡。现实中,能遇到一个相伴一程的人都已经如此不易,更不用说在那样一个灰暗的年代,一群伪装着的革命志士了。倍感难得,因此也愈加珍惜,上下求索、辗转反侧之时,有一人不离不弃,知你冷暖,晓你矢志不移。世间有这般情谊,再坚硬的岁月都变得柔软了。入坑这段日子,期间也不能算是风平浪静吧。可我总觉得,不论外界几多风雨,楼诚这份情,不可辜负,我是真的真的舍不得。

谢谢姑娘的文字,让我再次感念楼诚的美好。每每思绪不平的时候,我都会翻出来读一读,你笔下的他们,刀光剑影不掩细水长流的温柔。尚未剖白心迹的两人,却有着无比的默契。一杯咖啡,一屉小笼包,一杯毒酒,一道伤口,点点滴滴,都是他们存在过,战斗过,相知相伴过的见证。在我心里,他们不是虚构的人物,而是真实存在于某一个时空中的明楼和明诚,他们是暗夜里手持火把披荆斩棘的战士,也是橡树木棉一样的知己。他们的故事,扎根在我记忆深处,漫漫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也不会掩其光华。

评论(5)
热度(18)

© 冬节长至 | Powered by LOFTER